跳到主要内容

039 思益經

六八、 思益梵天所問經

四卷,十八品,三萬七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五册(三三)。姚秦· 鳩摩羅什三藏譯。

序品第一

佛在迦蘭陀竹林,與六萬四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網明菩薩讚佛光明,佛爲説種種光明之名,能利衆生。并放光明,召東方思益梵天,同萬二千菩薩來會。日月光佛,囑以十法遊於娑婆國土:

  • 一、 於毁於譽心無增減;
  • 二、 聞善聞惡心無分别;
  • 三、 於諸愚智等以悲心;
  • 四、 於上中下衆生之類,意常平等;
  • 五、 於輕毁供養,心無有二;
  • 六、 於他闕失,莫見其過;
  • 七、 見種種乘皆是一乘;
  • 八、 聞三惡道,亦勿驚畏;
  • 九、 於諸衆生,生如來想;
  • 十、 佛出五濁世,生希有想。

四法品第二

思益菩薩問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分别品第三

網明菩薩問何謂正問,思益菩薩具答邪問正問不同。五百比丘不解,網明重啓,思益説:涅槃者,但有名字,猶如虚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盡解脱。思益復問種種名義,佛具答之。

解諸法品第四

佛爲思益説真聖諦,不得一法是實是虚。思益廣歎信解功德。次明如來以五力説法:一言説,二隨宜,三方便,四法門,五大悲。次明如來三十二種大悲,救護衆生。

難問品第五

網明問,思益答,佛讚印之,舍利弗歎仰之。普華菩薩及網明菩薩,皆與舍利弗問答,令舍利弗默然。次、佛因大迦葉問,勅網明放爪指光普照十方,令諸大衆與佛無異。下方四菩薩來,不知誰是真佛;發誠實語,佛乃昇空,令得作禮。

問談品第六

因迦葉問,授網明菩薩記。因思益問授記義,具明過去不得記及得記因緣,謂:依止所行,故不得記;出過一切諸行,具足六波羅密,故得受記。

若菩薩,能捨諸相,名爲檀波羅密;能滅諸受持,名爲尸波羅密;不爲六塵所傷,名爲羼提波羅密;離諸所行,名爲毘梨耶波羅密;不憶念一切法,名爲禪波羅密;能忍諸法無生性,名爲般若波羅密。次爲思益梵天説薩婆若義。答網明菩薩家清浄義。

談論品第七

思益梵天與文殊問答。又有等行天子與文殊問答。次、一切菩薩各各説菩薩名義。

論寂品第八

思益問等行,及問文殊正行正位義。次明如來二事,謂聖説法、聖默然。惟如來有此二法。

仂行品第九

文殊問,等行答。文殊問,思益答。

志大乘品第十

等行問發行大乘,佛以偈答。

行道品第十一

文殊白佛:若菩薩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薩道,思益問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無所行。

稱歎品第十二

釋梵四王散華讚護。

詠德品第十三

佛言:惟有如説修行,是名能報師恩。

等行品第十四

不退轉天子問佛隨法行義。又與思益問答此義。

授不退轉天子記品第十五

釋提桓因讚歎菩薩能師子吼。不退轉天子復説師子吼義。次授不退轉天子記。及説牢強精進法,謂於諸法不起精進相。次以大海喻諸菩薩,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第十六

明一切法無説無示,無有護念,是法終不可滅,不可護念。又明不求菩提,不願不貪不樂不念不分别菩提,乃得授記。

諸天歎品第十七

佛説呪一章。諸天説偈護持。

囑累品第十八

註疏一種

①【 思益梵天所問經簡註】

四卷,約十萬多字。卍續藏第三十三册。明· 會稽沙門圓澄註。 此經四卷,二十四品。以人法爲名,根本智光爲體,諸法正性爲宗,破疑蕩執爲用,大乘生酥爲教相。

案:此經,麗藏本與明藏分品不同:麗本分十八品,明本分二十四品。大正藏依麗本。簡註據明本。

今將兩本品目,列表對照如下。其分品段落,對閲經文大意可知。

麗 藏 本 品 目明 藏 本 品 目
序品第一如來光明品第一
四法品第二四法品第二
分别品第三菩薩正問品第三
解諸法品第四四諦品第四 歎功德品第五 如來五力説品第六
如來大悲品第七
難問品第五幻化品第八 菩薩光明品第九
問談品第六菩薩受記品第十 薩婆若品第十一
談論品第七菩薩無二品第十二 名字品第十三
論寂品第八論寂品第十四 如來二事品第十五
仂行品第九得聖道品第十六
志大乘品第十志大乘品第十七
行道品第十一發菩提心品第十八
稱歎品第十二
詠德品第十三
等行品第十四
授不退轉天子記品第十五師子吼品第十九 梵行牢強精進品第二十 海喻品第二十一
建立法品第十六建立法品第二十二
諸天歎品第十七如來神呪品第二十三
囑累品第十八囑累品第二十四

異譯二種

⑴【持心梵天所問經】

四卷,十八品,四萬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五册(一)。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⑵【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六卷,四萬五千餘字。大藏第十五册(六二)。元魏· 菩提流支譯。

此經註疏一種

①【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四卷,近三萬字。大藏第二十六册(三三七)。天親菩薩造。元魏· 沙門菩提流支譯。

知津云:有論無經,文來未盡。

六九、 大乘同性經

二卷,一萬六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六四○)。北周· 沙門闍那耶舍,此云藏稱,亦曰勝名。中印度摩伽陀國人。與弟子耶舍崛多,闍那崛多來華。以武帝保定四年甲申至建德元年壬辰(五六一—五七二),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同性經等六部,一十五卷,四部失傳。

佛住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及大菩薩,天龍衆俱。楞伽大城毘毘沙那羅刹王,供佛、問法,得菩提記。海龍王問其往因,佛爲説之。次有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從東方來,以大寶殿供佛問法,佛爲説如來十地名,及聲聞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復爲現如來初地相及二地相。

異譯一種

⑴【 佛説證契大乘經】

二卷,一萬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六五三)。唐· 沙門地婆訶羅譯。

七○、 諸法無行經

二卷,一萬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五册(七五○)。姚秦· 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九萬二千菩薩俱。師子遊步菩薩,偈問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衆獲益。次説往古高須彌山王佛滅後,浄威儀比丘守護正法,有威儀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獄苦。於是文殊請問滅業障法,及問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請説陀羅尼,佛爲説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文殊亦説種種不動相,乃至答諸天子云:我是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請問入音聲慧法門,佛亦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説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説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陀行,不信深法,墮大地獄;喜根今於東方寶莊嚴國,成勝光明威德王佛。勝意,今爲文殊。

異譯二種

⑴【諸法本無經】

三卷,一萬六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五册(七六一)。隋· 闍那崛多譯。

⑵【佛説大乘隨轉宣説諸法經】

三卷,一萬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五册(七七四)。宋· 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敘事不甚明白。)

七一、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八卷,十三品,五萬二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二九一)。唐· 罽賓沙門般若譯。

序品第一

佛住耆闍崛山,與三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一切天龍八部,他方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衆、四姓、外道、餓鬼、畜生、琰王,諸大衆俱。坐寶蓮華師子座上,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天雨華香,復入師子奮迅三昧,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惡趣離苦,詣佛供養。如來於胸臆間,及諸毛孔,放金色光,普現十方五趣苦樂之相,及現三大阿僧祇劫因果本末之相。於是師子吼菩薩爲衆説偈,歎佛功德,請佛出定。

報恩品第二

佛從三昧起,告彌勒菩薩,稱歎心地妙法。五百長者,不愛苦行,讚二乘道。佛爲廣説世間四恩:一父母恩,二衆生恩,三國主恩,四三寶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受用又二:一自,二他。法有四種:教、理、行、果。僧有三種:菩薩,聲聞,凡夫。凡夫又二:一具戒,二正見。具足十義得名爲寶。爲求菩提,有三種十波羅密。若修十種真實波羅密多,乃名能報四恩。次有智光長者,與不順子遠來聽法,佛爲重宣,令發大心。

厭捨品第三

智光長者問出家不及在家,佛爲廣説出家最勝,訶在家過。

無垢性品第四

廣明粗衣、乞食、陳藥、蘭若,四依知足功德,各十勝利。

阿蘭若品第五

爲常精進菩薩説阿蘭若功德。

離世間品第六

樂遠離行菩薩承佛神力,爲諸菩薩説阿蘭若行,佛讚印之。

厭身品第七

爲彌勒菩薩説三十七觀,訶身不浄。

波羅密多品第八

爲彌勒菩薩説阿蘭若能滿十度。

功德莊嚴品第九

爲彌勒菩薩説:有一德、應住阿蘭若處,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又有二種法及兩番二種人,不堪住阿蘭若。次明十一種四法,五種八法。

觀心品第十

爲文殊師利説觀心法,並説觀心陀羅尼。

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爲文殊説自覺悟心有四種義,及説初觀菩提心相,並説真言。

成佛品第十二

爲文殊説三種大秘密法,謂心秘密,語秘密,身秘密。欲修習者,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第十三

明受持者,得三業各十種清浄。

註疏二種

①【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淺註】

十卷(懸示一卷,科一卷,釋文八卷),三十餘萬字。卍續藏第三十四册。清· 栴檀寺沙門來舟述。

十門分别:一、 教起因緣,二、 藏教所攝,三、 義理分齊,四、 教所被機,五、 能詮教體,六、 宗趣通别,七、 品目次第,八、 傳譯時年,九、 總釋名題,十、 别解文義。

②【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

民國· 太虚大師講。虚大師全書第八、九册。

懸論:一、 題旨明晰,二、 譯史確實,三、 法義豐富—⑴ 法被五乘,⑵ 義周十宗,四、 時機合宜,五、 略彰分齊。

經分三分:一、 教起因緣分,二、 聖教正説分,三、 依教奉行分。

七二、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十卷,十品,七萬多字。大正藏第八册(八五五)。唐· 般若三藏譯。

皈依三寶品第一

佛在竹林,與衆多菩薩,衆多苾芻,及阿僧企耶發心諸有情俱。慈氏菩薩爲衆請問三寶及皈依義,佛言:佛寶有二:一者佛身,二者佛德。法寶有三:一者涅槃常樂我浄般若解脱法身,二者戒定智慧諸妙功德,三者八萬四千諸妙法藴,攝爲五分:一素呾纜,二毘奈耶,三阿毘達摩,四般若波羅密多,五陀羅尼門。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寶有三: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二者聖僧,謂四果四向及辟支佛,三賢十聖;三者福田僧,謂苾芻苾芻尼等。爲脱苦故,懺悔、隨喜、發大誓願,修行大乘,是名皈依。

陀羅尼護持國界品第二

東方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放大光明,現大神變,偈讚來會,以第一義答阿難問,佛爲阿難説彼土種種勝事。文殊請問持經之福,佛較答之。文殊説六真言。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曼荼羅諸天菩薩,六波羅密多菩薩,四大天王,執金剛菩薩,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羅王,訶哩底愛子母,摩利支天,迦嚕那王,迦嚕羅王,大自在天,各説一呪。

發菩提心品第三

彌勒菩薩請問,佛答以先發五種勝心。次説入海取珠,發三勝心不退之意。

不退轉品第四

彌勒菩薩復問,佛爲細釋:一、 大悲心,緣五道苦而起;二、 大精進心,如入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種勝心,誓不退轉。

布施波羅密多品第五

浄戒波羅密多品第六

安忍波羅密多品第七

精進波羅密多品第八

静慮波羅密多品第九

般若波羅密多品第十

右六品,俱彌勒菩薩請問,如來答。事理詳明。發菩提心者,急宜受持。復有微末底外道,説自在天常,及説神我能生諸法,佛以正量委細破之。次復偈説八識熏習,及轉顯義。外道發菩提心。佛又爲慈氏説八善巧及智慧方便。解絡掖衣授之。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七三、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一卷,二千五百餘字。大正藏第十七册(八七四)。唐· 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無量菩薩及比丘僧,乃至十方恒沙世界諸天龍俱。勝思惟菩薩請問二字之義,佛言:菩薩有九種一法、應除滅,謂:欲貪、瞋恚、愚痴、我執、懈怠、睡眠、染愛、疑惑、無明。有一法應守護,謂:己所不欲,勿勸他人;如自愛命,則不應殺等。次明無有一法是如来所覺所證;以一切法本無有實,從因緣生;因緣亦如電光,念念不住故。次明持此經者,得生浄土,見阿彌陀,及諸勝衆;亦見靈山勝會。

異譯二種

⑴【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一卷,近二千字。大正藏第十七册(八七二)。譯人同前。此本是第一譯。

同前經,而文稍異。

⑵【 無字寶篋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同前(八七○)。元魏· 沙門菩提流支譯。

七四、 佛説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

五卷,一萬五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二册(二五三)。宋· 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鷲峯法界殿中,與二萬五千比丘,七百二十萬俱胝那庾多菩薩俱。放光集十方衆。有師子座出偈讚佛。佛昇師子座,妙吉祥菩薩請問:不生不滅,是何增語?佛言:不生不滅,即是如來增語。因爲廣説瑠璃地映帝釋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風雲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響喻,地喻,虚空喻等;及説種種法句,種種菩薩勝行。於是妙吉祥偈讚禮佛,佛爲較顯持經功德。

異譯二種

⑴【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二卷,一萬五千餘字。大正藏第十二册(二三九)。元魏· 沙門曇摩流支(法希),於宣武帝世,遊化洛陽,景明二年辛巳至正始四年丁亥(五○一—五○七),譯經三部。金色王經失傳,僅存信力印及此經。

⑵【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一卷,五千多字。大正藏第十二册(二五○)。蕭梁· 沙門僧伽婆羅(衆鎧)譯。

七五、 大方等如來藏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四五七)。東晉· 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佛在耆闍崛山。成佛十年。與百千比丘,六十恒河沙菩薩,及天龍八部俱。以三昧力,現衆蓮華,皆未開敷,華内皆有化佛。須臾昇空舒榮,須臾萎變。化佛各放無量光明。金剛慧菩薩,問何因緣,佛爲説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性,共説九喻:一蓮華中佛,二巖樹蜂蜜,三膾中秔梁,四不浄處金,五貧家寶藏,六菴羅果種,七弊物中金像,八貧女貴胎,九模中金像。

異譯一種

⑴【 大方廣如來藏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藏同前。唐· 不空三藏譯

七六、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十住斷結經)

十卷,三十三品,十一萬六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册(九六六)。姚秦· 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導引品第一

佛於捺園,放舌相光,照十方界,東方執志通慧菩薩,與五萬菩薩來集,佛歎其德。次有菩薩名曰最勝,請問法要,佛具答之。先明初住法。

留化品第二

空觀品第三

色入品第四

了空品第五

根門品第六

度受品第七

以上六品,如次明二住至七住法。明七住中,座上諸大聲聞,皆悉號泣。

童真品第八

明八住法。授最勝記。勅令現相。

定意品第九

明九住法。

成道品第十

明十住法。

滅心品第十一

神足品第十二

恭敬品第十三

勇猛品第十四

碎身品第十五

大意與華嚴十定品同。

身入品第十六

辯才品第十七

權智品第十八

化衆生品第十九

三道滅度品第二十

東無相品第二十一

等慈品第二十二

法界品第二十三

道智品第二十四

授九萬衆生、十二那術天人,皆於中陰成佛。

身口意品第二十五

一一菩薩各説菩薩慧。

夢中成道品第二十六

菩薩證品第二十七

解慧品第二十八

三毒品第二十九

問泥洹品第三十

四梵堂品第三十一

梵天請品第三十二

梵天囑累品第三十三

七七、 菩薩瓔珞經

十四卷,四十五品,近十六萬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一)。姚秦· 沙門竺佛念譯。

普稱品第一

普照菩薩問菩薩法,凡二十二句,佛答:當以十德瓔珞其體。

識定品第二

寶王菩薩請問瓔珞戒品,佛答以具戒、施、忍,由達唯識。

莊嚴道樹品第三

龍王浴太子品第四

法門品第五

略説瓔珞八萬法門中數十名,持者當得十無碍功德。次廣明六根瓔珞法門。

識界品第六

豪賢菩薩問識境界。次勅諸菩薩各説空慧無著行。次感十方佛各説空慧偈已,忽然不現,以決衆疑。

諸佛勸助品第七

説十無盡藏法門,十方諸佛同聲説頌印之。

如來品第八

説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響品第九

因緣品第十

心品第十一

四聖諦品第十二

一無量聖諦,二行盡聖諦,三速疾聖諦,四等聖諦。

成道品第十三

料簡三世各三種成道。

生佛品第十四

本末品第十五

分别五陰本末空。

非有識非無識品第十六

無量品第十七

説佛三昧所知無量。次明月照光菩薩四果乃至九地。

無量品第十八

明三種行。次佛自説有情於無情,無情於有情法。

隨行品第十九

尊復尊梵天請問,佛以偈答,廣明諸度無極。

光明品第二十

無想品第二十一

無識品第二十二

受迦葉勸行品第二十三

佛放舌光,十方諸佛各遣菩薩來會,佛揀聲聞不在聖例,迦葉等脱衣號泣,佛慰喻之。

有行無行品第二十四

諸菩薩各説有行無行,大迦葉亦説有行無行,佛不許可。阿若拘隣亦説有行無行,佛許可之。舍利弗問答料簡,次目連等亦各説有行無行。

有受品第二十五

無著品第二十六

説無著行,授明觀菩薩記,並説八種記法。次授帝釋記。次令目連除魔心垢,懸記在彌勒時得記。

浄智除垢品第二十七

爲浄一切地菩薩説種種知他心三昧,廣至知億佛世界。

無斷品第二十八

明種種五法及六度互具六度。

賢聖集品第二十九

一切菩薩各説六度清浄具足法,慧眼菩薩與文殊菩薩更相酬唱,演種種法門。

三道三聖品第三十

佛爲舍利弗分别三道各有三乘。

供養舍利品第三十一

佛爲須菩提説供舍利、供色身、供法身,優劣不同。

譬喻品第三十二

因退席人,説師子木雀喻。

三世相品第三十三

佛爲劫賓説三世受化差别,大衆有疑,十方佛各來説偈,令衆悟解。

清浄品第三十四

爲邠耨文陀子分别清浄不清浄法。

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五

本行品第三十六

爲衆首瓔珞菩薩説退不退、超不超法。

聞法品第三十七

文殊問有轉無轉法,佛分别答之。

浄居天品第三十八

佛爲浄居天説三世常無常義,及説菩薩總持賢聖辯才,並授其記。

十方法界品第三十九

佛述初成道時,一切菩薩勸轉法輪。

十智品第四十

爲彌勒菩薩説十無量智法門。

應時品第四十一

爲法妙菩薩説十種應時之行。

十不思議品第四十二

爲道勝子説十法。

無我品第四十三

爲心智菩薩説十無我行。

等乘品第四十四

偈答浄眼。

三界品第四十五

浄施王與佛酬唱,菩薩受記,及六十二見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薩問浄施王,浄施王答而不悟,更令問文殊師利,乃決其疑。